日期:2021.08.09
作者:周妮萱
2021年5月初,臺灣疫情正式爆發,網路轉傳一系列:「看好了世界,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三級」,後續所發生的,我們都知道了,臺灣,不僅沒有解除三級,更迎來一場又一場的挑戰。
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──疫後復原者
回顧2020年,島內正安穩過上歲月靜好的每一天時,世界正與疫情對抗。也因此,我總認為,臺灣今年才爆發,或許正是不幸中的大幸,因為在很多方面,我們都已有世界的先例可以之借鏡。
臺灣疫情發展至今,多數的焦點關注在兩群人──「活著的人」和「往生的人」,每日政府報時般的確診數字往往是行禮如儀的儀式,然而卻鮮少再有人關心「染疫後邁向復原的人」。不幸的是,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,他們也正與各種後遺症所帶來的呼吸困難、心悸、關節疼痛、焦慮,甚至是類似失智症等現象而奮鬥著,他們所經歷的被稱為「新冠長期慢性症狀」(Long COVID)。
讓我們一起呼吸:「ENO呼吸計畫」(ENO Breathe)
從國外的趨勢來看,除了身體和腦部的明顯損害,許多疫後復原者更有再度參與社會的焦慮症狀,因此素來善於用文化藝術做為跨領域合作媒介的英國,由英格蘭國家歌劇院(English National Opera)與英國國民健保服務(NHS)攜手推出「ENO呼吸計畫」(ENO Breathe)。

原本日常任務是辦理演出、辦理音樂會和推廣活動的英格蘭國家歌劇院,如同過往我們介紹的創齡組織──藝術文化如何照顧人們的身心健康──也成為他們推動這項計畫的核心。負責ENO呼吸計畫的英格蘭國家歌劇院學習推廣部表示:「這不是合唱團或唱歌課,而是建立在『社會處方箋』的運作機制下,協助新冠受感染者的復原之路」。
參與這項計畫必須是定居英國,經「社會處方箋」系統轉介的新冠復原者才能參與,除此之外,幾乎沒有任何資格限制。參與者無須有任何歌唱技巧或經驗,甚至是不熟悉英語的人也都可以參加。課程進行期間,帶領者也會完全尊重每個人的意願,不一定要開麥克風或鏡頭,讓每個人可以用自己最安心自在的方式一起加入,「很多人聽到要在唱歌通常會很害怕,所以我們將這個計畫定調為『呼吸的調節』,而歌唱只是個媒介」。
執行的核心則建立在──「促進自我健康管理意識」,計畫人員會先行和參與者一對一討論,進行評估,同時理解參與者心中所期望達成的目標。接下來由音樂家和歌劇院團隊引導,展開六周線上工作坊,協助參與者透過活動能良好的調節呼吸、減輕焦慮和憂鬱,建立「呼吸與焦慮的自我健康管理方法」。週與週的課程之間,也設計包含運動、歌單與影像和聲音素材的素材包,讓參與者可以在日常也能自我保持呼吸調節的運用。

臺灣必修的一堂課──跨領域、跨產業、跨部門合作共創
無論是筆者長期推動的創齡(Creative Ageing)或社會處方箋(Social Prescribing)到ENO呼吸計畫,談的都是文化藝術如何促進身心健康與福祉,乃至於成為疫後復原者重要的支持,都是相當需要跨領域合作的社會行動。特別是當世界持續邁向各種挑戰的新常態(New Normal)之際,需要臺灣的藝文、衛福、教育甚至更多元領域的工作者,從政府到民間,共同努力。
借鏡國外,其實可以很清楚的看見,疫情的發展將持續難以預測。而我們能做的就是,循著國外「前輩」們的經驗,摸著石子過河。後疫情時代,再度展現超前部屬的能力,盡力讓這場與病毒對抗的戰爭,不讓任何一個人感到被拋棄。「看好了臺灣,世界已經為你們示範一年了」,接下來,就是我們自己的努力了。
周妮萱
七分熟共同創辦人
創齡(Creative Ageing)推動者,長期家庭照顧者畢業。2016年創立【